首页 > 新闻中心 > 公司新闻

凯发天生赢家一触即发首页|豆瓣日记: 十日掠影,看不尽欧陆风情(八):卢浮宫,惊鸿一瞥的魅影

发布时间:2025-10-15 17:06:53    次浏览

本文来自豆瓣网友:diaoduoxi关注微信公众号“每日豆瓣”,回复“今晚我有空”,看看大家晚上都在看什么。参观卢浮宫真是一次遗憾的经历。这座世界上最大的艺术珍品宝库和它的400000件藏品,仔细观赏的话,三天三夜也看不完。而我只有区区三个小时。 卢浮宫广场,以及那座有名的玻璃金字塔 【小凯旋门】卢浮宫广场上有一座古罗马风格小型凯旋门。是为庆祝拿破仑1805年对奥战争胜利而建造的 。红、白大理石圆柱之间是三个圆拱门,拱门上方布满了纪念拿破仑皇帝战绩的浅浮雕。 与大凯旋门相比,小凯旋门显得很古朴。 门的顶端摆放了四匹从威尼斯圣马可教堂搬来的镀金奔马。(仿品)卢浮宫博物馆有三个组成部分。靠近塞纳河的侧翼建筑称为“德农馆”(Denon),以卢浮宫首任馆长的名字命名,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就藏于此。中间的四方形部分称为“絮利馆”(Sully),主要收藏古埃及和希腊的雕塑及艺术品。最内侧的是“黎塞留馆” (Richellieu),主要收藏弗兰德斯时期的油画、法国雕像及手工艺品。卢浮宫整个外墙的长度加起来超过一英里,每个展馆都有地下通道相连接,如同迷宫一般。由于时间仓促,连走马观花都没有走全⊙﹏⊙ 【德农馆:古希腊/古罗马雕塑】从地下一层进入,最先看到的是德农馆的古典群像…… 【墨勒阿格之死】这块公元2世纪时期的罗马浮雕描绘了希腊英雄墨勒阿格临死前的场景。他的功绩是杀死了阿尔忒弥斯放出的凶恶野猪。然而,和其他希腊英雄一样,这位英雄也难逃被命运诅咒的下场。命运女神曾告诉其母阿尔泰亚,她出生不久的儿子只能活到当时正在燃烧的一块木柴烧完,她当即把那块木柴弄灭,藏进木箱,儿子得以长大。在狩猎中,野猪首先被女英雄阿塔兰忒刺伤,随后被墨勒阿格杀死。他把胜利的奖赏判给心爱的女猎手,却被他的舅父抢去,他盛怒之下杀死两个舅父。阿尔泰亚得到消息,把那块木柴投进火中,结束了儿子的生命,自己也自杀身死。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天涯何处无芳草,得罪舅舅要你命。 一幅罗马时期的浅浮雕,一位久经考验的XXX去见哈迪斯了 这尊神像,乍一看还以为是女人咧 三色埃及雕像,看上去都像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密涅瓦胸像】这尊红色斑岩和金属底座合成的雕像是红衣主教马萨林的收藏品,不知何故被叫做“亚历山大”,其实她是智慧女神,是女的! 【塞涅卡之死】这老不正经的是谁?罗马皇帝尼禄的师傅,斯多葛派著名哲学家赛涅卡老师。同时代的塔西佗认为他的死亡“更多的是悲喜剧式的而非英雄式的。在接到尼禄让他自杀的命令后,他平静地告知了朋友们。由于年老和饮食节俭造成的体质虚弱,割开手臂放血无法让他死去。于是塞涅卡要来了苏格拉底服用的那种毒药,喝下毒药后仍不见效,最终仆人们把他放进一缸热水,用蒸汽憋死了他”。从雕像的眼神来看,他真的还想再活500年。 新发型怎么样?别看下面 手机丢了,哥几个找找? 如此傲娇的姿势,非我大宙斯莫属【提图斯】这位大招手的就是罗马帝国弗拉维王朝的第二代皇帝提图斯。提图斯早年声名狼藉,即位后却似乎脱胎换骨,他的名声颇好,某种意义上是因为短命(在位仅2年),如果活得再长一点,谁知道评价又会如何呢。 雕像腼腆有余,威势不足。 狗奴铲屎官的先驱 打过罗马II的,对这只狮子应该印象深刻,要爆发内战咯【垂死的奴隶】米开朗琪罗的代表作,塑造了一个似乎正在开始动作的奴隶形象。疲惫、挣扎、混沌,还是梦境中的解脱,抚慰灵魂的安宁。静止的石块,似乎凝聚着巨大的力量。 正在与九头蛇许德拉玩打地鼠游戏的赫拉克勒斯。古希腊罗马雕塑展览部分也连带着周边地区的次生文化展品。这些是色雷斯风格的雕刻。 色雷斯妇女和女童 色雷斯战士 怎样制服一头牛,抠住鼻孔是关键 侠胆雄狮?【德农馆:近东/埃及艺术】看完了古希腊罗马的石刻雕像,拐上二楼,是埃及和中近东的艺术品展区 一些小型雕刻造像,放在桌上当小摆设可真不错。 一群吃瓜群众在挖鼻屎? 邪恶的笑容,脸有点像大力水手 额……某种酷刑或者诅咒仪式,够狠! 公元前的朋克,前卫不分年代 精美的罗马-拜占庭风格马赛克镶嵌画 罗马骑兵擒蛮图 捕蛇者说 这是中东希腊罗马化时代的奇妙产物,法老棺材的普及版本 虽然眼神很萌,但看多了会觉得有点惊悚。 【德农馆:伊斯兰文化】和中近东展区挨着的是一派珠光宝气的伊斯兰文化展区,集中展示了从700年-1800年的伊斯兰文化艺术品。 镶嵌华丽的经桌 所谓的阿拉伯式花纹,象征安拉卓越、不可分割、无穷无尽的本质 鎏金大盘 各式门扇 石青色金鱼纹样瓷盘,中国出口货? 这个盘子中国风更明显 象牙雕刻的精美装饰盒 装饰有大象头的酒壶【青铜狮子香炉】卢浮宫具有代表性的伊斯兰文化藏品之一,造型颇有奇幻风格。 这是鸟形香炉 伊斯兰骑兵的狩猎场景,中间的士兵正在割断猎物的脖子 孔雀型铜器【阿勒穆黑哈圣体盒 】号称卢浮宫镇馆之宝之一的象牙雕刻盒。为十世纪伊斯兰艺术的杰作,以所选象牙材质之稀有珍贵,象牙雕刻工艺的精巧细腻,令人惊叹不已。这一类型盒子的用途至今不能确定:它可能被用来放置珠宝首饰、贵重宝石、胭脂水粉或香水香料。围绕着盒盖底部的铭文显示出这尊圣体盒是进献给西班牙后倭马亚王朝哈里发阿卜杜拉?拉赫曼三世的儿子--阿勒穆黑哈王子的。圣体盒的装饰图案,除了体现精湛的制作工艺,更真实地反映出当时政治生活的现状 。装饰盒盖周围的铭文写道:“祈求圣主赐福,降临恩典、喜悦、福乐于信徒们的伟大精神领袖之子阿勒穆黑哈,求圣主的仁慈宽恕与其同在”。圣体盒的盒身饰以一系列丰富的人物画像,分布在四个椭圆形浮雕中。其中一幅浮雕描绘的是一位男性或女性诗琴弹奏者,立于浮雕中央;其两旁描绘的是两个盘腿而坐的人,正以咄咄逼人的眼神打量着对方;他们手中所持的物品常与统治国家的君主相联。与这一刻画诗琴弹奏者的浮雕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其他所有的画像都以互相对称的方式重复出现。其中一些浮雕表现的是蕴含某些阴谋诡计的小场景:一幅浮雕刻画的是两个人背靠背正在鹰巢里拾取老鹰蛋,他们的脚踝骨被狗撕咬着;最后一幅浮雕描绘的是跨于马上的骑士正在采摘成串的椰枣。盒盖上显示了一模一样的构图:孔雀、老鹰、狮子及骑士分布于各个浮雕之上。 中亚风格的瓷板装饰墙【一个伊斯兰武士的全套装备】 带有青色玉质剑柄的错金匕首和金漆箭壶 弯刀,看形制颇类似印度的塔瓦弯刀 埃及式头盔 突厥-波斯式头盔 护臂甲 拉风的孔雀毛长缨 拳剑,源于南印度的怪异兵器 另一种形制的弯刀,类似波斯风格的舍施尔刀或大马士革刀 马头匕首 圆盾 花纹马镫 长矛尖 战斧 伊朗,印度和中亚爆款铠甲“四镜甲”【德农馆:欧洲雕塑】伊斯兰艺术展区旁边紧邻着欧洲雕塑展区,这里的两个楼层展示了意大利和北欧地区从中世纪到近代的各种雕塑艺术。 意大利中世纪雕刻,大部分都是圣经题材,尤以耶稣受难居多。 看杀头,好看好看 天使唠嗑,第三位天使好像要收拾他的宠物大猫。 老婆,出来看上帝 赐御酒一杯 好像要出门泡妞的样子咩 家暴现场,不许殴打妇女,你放开她! 两学一做即视感【抹大拉玛丽亚】卢浮宫的镇馆之宝之一。雕像属于北欧雕塑晚哥特风格,是德国雕塑家乌尔姆的厄哈特最有名的作品。圣女表情安详,眼光垂视,圣洁而美丽。她与耶稣的关系比雕像本身更吸引人。 抹大拉玛丽亚在《圣经·新约》中被描写为耶稣的女追随者,罗马天主教、东正教和圣公会都把她作为圣人。但历史上,对于抹大拉玛丽亚的真实性和她的事迹一直有着争论。一些现代作家认为抹大拉玛丽亚是耶稣的妻子。丹布朗在他的《达芬奇密码》中就持有这种观点,而且在书中,玛丽亚的棺椁就在卢浮宫玻璃金字塔的下方。 【大画廊】拐上二楼,就是闻名遐迩的大画廊。大画廊是亨利四世于1595年至1610年间建成的,原先的用途是连接卢浮宫和杜勒伊宫的通道,这是一个长达300米的华丽的走廊,是卢浮宫内部最壮观的部分。亨利在这里栽满了树木,还养了鸟和狗,甚至在走廊中骑着马追捕狐狸。在拿破仑一世的帝国时代,宫廷建筑师们运用一组组立柱让这个长廊显出韵律美感。法兰西第二帝国时期,大画廊的长度缩短到原先的三分之二。现在,这里收藏的绘画共有2200多件,三分之二是法国画家的作品,三分之一来自外国画家,14~19世纪的各类画派的作品均有收藏,每一件都是杰作。 高挑的穹顶内部的华丽装饰,一派王者气象 大画廊内部,红墙金壁 玻璃顶棚洒下光芒,画作在这里拥有了不朽的生命【十字军占领君士坦丁堡】在大画廊看到的第一件画作是法国新古典主义大师德拉克洛瓦的名作。记述了1204年第四次十字军,也是最肮脏的一次十字军,攻陷同为基督门徒的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的场景。画家显然对此嗤之以鼻。画面中,战争的灾难笼罩着这个世界之都:到处是殴打、虐杀、掠夺和迫害;悲哀的老者、惨死的妇女、被焚毁的城市,乌云密布,硝烟弥漫。入侵者居于画面中央,作为胜利者的弗兰德斯伯爵鲍德温,威尼斯的瞎眼总督丹多洛和随从们骑在马上,虽然显出不可一世的神气,却也难掩疲倦、迟疑和忧虑。德拉克洛瓦通过悲剧性的题材、富于戏剧性的构图、强烈的明暗对比和动乱的环境,使整个画面充满了悲壮的气氛。 【自由引导人民】德拉克洛瓦最负盛名的杰作,革命浪漫的鼻祖,不必多说了。 【梅杜萨之筏】又是一幅经典名作。真实事件场景还原。梅杜萨号巡洋舰载着四百多位官兵开往非洲,在西非海岸不慎搁浅,船长是位对航海知识一窍不通的贵族,经过两天混乱而无效的努力后,他便带着一部分官员乘救生艇逃之夭夭,扔下150多位官兵困在茫茫大海上。遇难的人们靠一个临时拼起的木筏,在汪洋大海上漂流了十几天,为了活下去,有的人被迫啃吃死人的骨肉,有的人精神失常,尸体在海水的浸泡中开始腐烂。经过十几天的漂流,筏上最后只剩下15人。当幸存者向报界披露了这一丑闻后,引起了社会的极大震动。26岁的席里柯决定将这场悲剧搬上画布。为使油画作品《梅杜萨之筏》有真实的细节,画家席里柯到存尸所研究尸体,造了一个同样的木筏,又仔细观察了处于各种非常情况下人类的种种表情,还去精神病院画病人,同那儿的医生交朋友。经过一年半的努力,席里柯终于完成了这幅7米长的油画巨作。 【轻骑兵军官的冲锋】卢浮宫藏有很多反映拿破仑时代的画作。这幅画也是席里柯的代表作。席里柯对绘画主题的选择极为巧妙,他强调以后腿站立的战马,希望给人留下强而有力的印象,而绘画中因胜利昂然自得的气氛也捕捉到了时代的气息。当时是拿破仑在莫斯科遭到惨败并开始撤退之前的几个月,拿破仑还处于气势如虹的状态之时,他在沙龙上展出了这幅作品。 【拿破仑视察雅法鼠疫病院】格罗根据1799年拿破仑东征叙利亚途中的史实制作的。雅法城是当时叙利亚的军事要地,拿破仑如果在雅法以及阿克城消灭敌军主力,就可以完成这次东征大业。但在激战中,全军遍染鼠疫,情况十分严重。拿破仑为此下令,所有骑兵在行军中一律下马,并身先士卒,徒步行军,以让出足够的马匹来运载病号与伤员,并将重病患者安排住院治疗。这幅画就是表现拿破仑和他的部属亲临病院探视士卒的情景。 【缪拉元帅骑马像】这也是格罗的画作,堪称19世纪的超模大片。1812年,缪拉随拿破仑东征俄国。为提振士气,格罗创作了《缪拉元帅骑马像》,画中的这位肌肉比例大过脑容量的英雄一身猎骑兵元帅服,李小龙风格的黄色运动马裤,胯下赤兔马,虎皮马鞍,挂一把马穆鲁克的弯刃马刀,远处烽烟滚滚……真是绝妙的遗像。 【拿破仑在埃劳】格罗作。该画的主题是展现1807年2月8日拿破仑在埃劳战役中与俄国人激战后的情景。拿破仑亲自描述当时情景的一切细节,并由美术主管维旺德农转述:“正当陛下视察埃劳战场命人抢救伤员之时,一位膝盖被炮弹炸伤的年轻立陶宛骑兵,抬起身来对皇帝说:“皇帝,你要我活下去,那好,让人治好我的伤吧,我要像前人为亚历山大效劳一样忠实地为你效命!”拿破仑面色苍白而严肃,身着灰缎面的毛皮大衣。拿破仑在埃劳的确穿过这件大衣,画家格罗为了作画向他讨来衣服,连同帽子,作为御赐纪念品一起保存到逝世。这也是拿破仑本人最喜欢的画作之一,格罗也因此受封男爵。 【拿破仑一世加冕大典】大卫于1805-1807年期间创作的一幅油画,真实记录1804年12月2日在巴黎圣母院隆重举行的皇帝加冕仪式的一幅油画杰作。实际上,在加冕时,拿破仑拒绝跪在教皇前让庇护七世加冕。而是把皇冠夺过来自己戴上。画家特为避免这一事实,煞费苦心地选用皇帝给皇后加冕的后半截场面。这样,既在画面上突出了拿破仑的中心位置(拿破仑站起来给皇后加冕),又没有使教皇难堪。 【雷卡米埃夫人的肖像】“雷卡米埃夫人有倾国倾城之貌:她的腰肢优雅娇媚,双肩修美匀称,樱桃小口,朱唇贝齿,纤纤素手,如丝长发,莹肤玉肌,神情俏皮而又纯真……”一位后来成为她养女的侄女曾经这样写道。年轻的雷卡米埃夫人仗着丈夫雄厚的财力,在巴黎举办沙龙。一时文人学士、政客名流都云集在她的沙龙里。她常常身穿白色衣服,以娇媚的姿态横靠在后背固定的舟形靠椅上,这种靠椅因她而开始流行,被命名为“雷卡米埃”。在29岁那年她爱上了以风流倜傥著称的普鲁士王子奥古斯特,她向丈夫提出离婚要求,遭到拒绝。在万念俱灰、心碎欲绝中,她给王子写了一封绝交信。并送给不能忘情于怀的王子一幅由大卫弟子热拉尔所作的肖像。就是这幅画,在此后的三十多年中一直陪伴着王子,直到1844年王子去世后才遵照他的遗嘱送还给她。1819年,在她丈夫第二次破产以后,雷卡米埃夫人迁居到塞纳河左岸圣日耳曼区的一座公寓里,俭朴度日。她的后半生沉浸在与浪漫主义作家兼外交官夏多布里昂的恬静的恋爱岁月中。在她晚年,她曾这样写道:“在科贝的半个月与王子的相爱和在阿贝伊与夏多布里昂度过的最初两年的回忆,是我一生中最甜蜜的时光。” 【维尔吉妮亚之死】新古典主义名家莱提埃尔的这幅作品描绘了罗马共和制诞生初年惊心动魄的场景。罗马王政结束后几十年,曾经有过一个十人委员会的时期,十人委员会中地位最高的是阿庇乌斯·克劳狄,著名的《十二铜表法》就是在他的主导下制定的。不过阿庇乌斯·克劳狄也是个名声很差的执政官,他企图霸占一个平民出身的姑娘维尔吉尼娅,遭到拒绝,于是他指使人绑架了维尔吉尼娅,并宣称她是奴隶的后代。在当时的罗马,奴隶的后代还是奴隶,是可以随意买卖的。维尔吉尼娅的父亲是个百夫长,得知消息后从前线赶回罗马,要求与克劳狄对质,不过他毕竟不是克劳狄的对手,于是他出人意料地用刀刺死了她的女儿,这是他认为唯一可以还他女儿自由的方式。这件事引起了反对十人委员会的暴动,克劳狄在混乱中被杀死(或自杀)。史学家李维将这个事件形容是罗马王政时期曾发生的末代罗马王小塔克文(前535登基-前509)的儿子强占卢克丽霞的翻版,那件事后,小塔克文被推翻,罗马王政结束,罗马进入共和时代。 【荷拉斯兄弟盟誓】大卫的代表作,也是新古典主义名作之一。此画取材于罗马故事,荷拉斯是古罗马的一个家族,当年罗马人曾与比邻的伊特鲁里亚的古利茨人发生战争,但双方的人民却有着亲密的通婚关系。战争延续多年未决胜负,最后决定双方各选派三名勇士进行格斗,以胜败决定罗马城与阿尔贝城的统治权的归属。罗马城选了荷拉斯三兄弟,对方选了居里亚斯三兄弟,但这两组兄弟中却有婚姻关系,小荷拉斯之一的妻子是居里亚斯兄弟的姊妹,小居里亚斯的未婚妻则是小荷拉斯的同胞。但荷拉斯不顾女人们的反对为了祖国,决定让三兄弟去格斗。画面正是表现三个兄弟在出发前向宝剑宣誓“不胜利归来,就战死疆场”的场面,老荷拉斯位于画面的正中,他手上的刀剑是这场宣誓激情的焦点。右角是三勇士的母亲、妻儿和姐妹,母亲担心出征凶多吉少而心痛如割,妻子搂着孩子泣不成声,最右侧的一个姊妹,由于她是作战对方的未婚妻,心乱如麻,因为不论胜负,她都将失去自己的亲人。 【圣罗马诺之战】匆匆看完新古典主义的画作,便接着观赏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这幅画是佛罗伦萨的乌切罗在1455-1460年间完成的实验作品。画面描绘了一次不大知名的战役,佛罗伦萨与邻邦进行的一种区域性战争的一个场面。画家借这个题材是要表现他所钻研的复杂的透视关系,如图右侧两骑兵交战时的前后距离,地上丢盔落枪的透视位置,画面左侧集中的骑马人物前后关系,倒在地上的战士的透视缩短形象,背景与近景之间的透视距离,以至连战士的长矛的不同角度都一一被他作为透视的研究对象。类似《圣罗马诺之战》的画他一共画了三幅,其中有的以长枪的倾斜度来展示透视关系,有的从马的后臀蹶起与其身子的透视比例作了深刻的描摹,目的尽在追求透视法。 【加纳的婚礼】这是油画大师提香的学生维罗纳的委罗内塞的代表作。画的是《新约》中所记载的基督完成的第一个圣迹:基督、他的门徒们和他的母亲玛利亚受邀参加加纳城的一场婚礼。婚礼上,酒不够了,基督请人将酒坛子灌满水,然后让人把坛子送到主人面前:水变成了酒。画作历时一年零三个月,由他一人独立完成,画中的人物多达130个。这么多人物需要找模特儿,画家将英国女王、提香、丁托列托和自己都当模特儿画进去了,由于他将现实的人物和世俗生活画进圣家族的宴会中而遭到教皇的指责和宗教法庭的审判。但画家并不把教廷当回事。这幅画是为一个修道院的饭厅做的一个装饰画,因此把那些僧侣都画进去了。开始画上没有修道院的院长,院长因为来晚了,院长就把画家叫回来把他补了上去,这都是画的历史。 委罗内塞的《加纳的婚礼》挣了324个威尼斯杜卡特金币,外加一桶红酒,每天中午还管顿饭。 【蒙娜丽莎】这幅被里三层外三层包围的便是达芬奇的不朽名作,卢浮三宝之首,全世界知名度最高的一张脸。每年被数以千万计的人围观,仍能保持微笑,也只有画中人才能做到如此从容。 【圣玛嘉烈击败恶龙】画的内容是圣玛嘉烈斗巨龙的情节,圣玛嘉烈,玛格丽特,基督教圣人,传说中的处女以及烈女,圣女贞德在16岁时神迹所见中的三位天使中就有她。据传说,她是安条克的住民,传说,她因为拒绝罗马人地方官的求婚而被关进地牢。在地牢囚禁其间,魔鬼撒旦化身一条恶龙前来,企图击垮她对上帝的信仰。恶龙将玛格丽特整个吞了下去,但玛格丽特毫无畏惧,而她随手紧握耶稣基督的十字架,正是这十字架的力量使她在恶龙的肚腹中毫发无损,并使恶龙的内脏遭到致命的损害,玛格丽特也因此顺利从恶龙的肚腹中飞身而出,恶龙反而因为玛格丽特虔诚的信仰而被彻底击败。玛格丽特击败恶龙后,得到很多当地百姓的关注,甚至有传言说她被上帝赋予冠冕,又因她的言行,有上千人转换而为基督徒。罗马行政官员惧怕于她的事迹及基督教信仰会在当地广为传播,因此最后决定将其斩首。这一回上帝没能让她安然无恙。赴刑之时,玛格丽特表现得平静从容,因为她感到上主即将接她进入天堂。欧洲中世纪妇女因难产死亡的比例很高,而玛格丽特从恶龙肚腹中顺利脱生的意象在某种程度上与妇女分娩时的情形很契合,所以长久以来,圣玛格丽特就被视为能保佑妇女顺产的圣人,家中如有孕妇时,常对其进行崇敬和祭拜,以保顺产。1518年,教皇利奥十世委托拉斐尔为一个国王的妹妹玛格丽特作画,拉斐尔为了取悦国王的妹妹,特地选了这个题材,但他不知因为什么原因无法自己完成,只好委托他的学生和助手朱里奥·罗马诺来完成。此画曾为法王弗朗西斯一世收藏。【圣米迦勒】这是拉斐尔1518年的画作。圣米迦勒是上帝身边的首席战士、天使军最高统帅。《圣经》里称其为one of the Chief Princes,意为“大君(王子)中的一位”。《圣经》对他的描述与歌颂非常多,他不仅有着凡人所没有的勇气与无可比拟的威力,还拥有最美丽的容姿,非常英俊。他性情勇猛果敢,虽然好战,但是充满慈悲心,对于罪恶的事抱持着绝对的否定与无情的歼灭,是“绝对正义”的化身,毫无参杂一丝黑暗。在基督教的绘画与雕塑中,米迦勒经常以金色长发、手持红色十字架(或红色十字形剑)与巨龙搏斗或者立于龙身上的少年形象出现,这里的巨龙就是撒旦。【大卫击杀歌利亚】托斯卡纳的丹尼尔来.里恰雷利作。卢浮宫大画廊中的画多数是挂在墙上的,只有这幅双面画横在大画廊中,很是显眼。下面的两幅画分别是正反面的,画是画在石板材质上的。两幅画的情节相同,都是家喻户晓的大卫斩杀歌利亚的故事。 大卫是圣经旧约中犹太人的王,歌利亚是与犹太人为敌的非利士族的一个巨人。在为王之前,大卫用投石弹弓将石子击中歌利亚的额,歌利亚仆倒,面伏于地。大卫将歌利亚的刀从鞘中拔出来,用刀割了他的头,将他杀死。大卫日后统一以色列,成为著名的大卫王。画的模型原本可能是一个雕塑(已失传),两幅画分别代表从不同的方向看到的雕塑。创作年代大致在1550-1555年间,1715年被人送给路易十四。【基督受难场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画家安东尼奥.坎皮所作。画中描绘了耶稣受难,复活,升天的情景,细节非常精致。画的委托人是红衣主教卡洛.博罗梅奥。为了表达他和他在伦巴第的追随者对基督的虔诚,这样的宗教画对宗教的宣传和教化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胜利女神像】大画廊一端的尽头,远处的台阶上伫立着卢浮宫三宝之一的胜利女神像。尼凯是希腊神话中的胜利女神,传说她曾协助宙斯战胜提坦巨人,给人们带来了胜利。在西方艺术中常以身生双翼,携带橄榄枝的形象出现。雕像原先是安放在萨莫色雷斯岛海边的石崖上。传说是纪念公元前306年国王德米特里战胜埃及托勒密舰队而建立的;也有考证是公元前2世纪作品,是公元前190年罗得岛人为战胜叙利亚的舰队而立的纪念碑。虽然女神的头和手臂都已丢失,但仍被认为是古希腊雕塑家们最高水平的杰作,不论从哪个角度,观赏者都能看到和感受到胜利女神展翅欲飞的雄姿。这是一次草草的参观。然而,不经意之间,便也邂逅了许多未知的精彩。穿梭于千百年的艺术时空,哪怕只是匆匆一瞥,一眼千年,如此厚重的记录,当然不虚此行。关注微信公众号“每日豆瓣”,回复“每周荐书”,获得每周推荐好书。